2019 D0228-0301 天狗的傳說 : 海鼠山 牧水 忠魂 天狗岩
歲月飛逝 轉眼即過
無論現在有多美好 都將成為過去的記憶
駐足未來 珍惜當下 最真的自我
Yes
我喜歡的歌 : Soulmate - Josh Turner. With lyrics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qH9hNKO4lOU&fbclid=IwAR0m_OcGXyy3VyJNpXrAMdLvGc8j0eLid0roKDa9xdoqxudTcF6cM84yLf8
![]() |
![]() |
一種莫名的激動 天狗岩 看到了
日本傳說中的天狗 並不是狗而是一種妖怪
海鼠的鼠 也不是指老鼠
天狗岩上拍攝的影片
https://youtu.be/57MsT29-860
2019 D0301 花蓮 天狗岩上 無敵展望
2019 D0228-0301 天狗的傳說
海鼠山 牧水山 忠魂碑 天狗岩 海鼠駐在所
綠水合流 - 綠水文山 O 形走
![]() |
![]() |
綠水合流 天狗岩 下綠水文山 o 形走
共 10.17 公里 / 二日步行 共 14.31 小時
海拔上升 1064 公尺 / 海拔下降 1132 公尺
https://cxlan.tian.yam.com/posts/51576105
2012. 6.30 牧水山 + 忠魂碑 牧水尋碑
2012 年 曾走過 牧水山 和 忠魂碑
那時還不知道原來山上竟然藏著這麼多 日治時期部落遺跡與歷史故事
天狗尋古 二日行程紀錄
天狗尋古費用明細
https://news.ltn.com.tw/news/life/breakingnews/1550771
在日治時期大正年間(1912至1926年)出刊的繪葉書中,
有一張名為《斷崖上的蕃人》註記「花蓮港廳下名物天狗岩」
海鼠山 天狗岩 放在活動備案區長達2年多之久
2016 年 學長曾排過2次 都因雨延期取消
一直把它放在心上 終於在 228 連假 親眼看到 天狗岩 內心感動不已
原安排Day 2 登海鼠山 Day 1 晚上在 4G 信號超強的海鼠山駐在所
查了其他山友的紀錄 海鼠山因芒草海擋路而撤退
大家商量決定 既然想看的都看到了 不執著於沒有把握的海鼠山
迴頭彎 梅園竹村蓮花池步道嚴重崩塌 已封閉無法通行
海鼠山 期待來日有緣再登吧
跨越立霧溪谷的岳王亭吊橋 是通往研海林道的山徑
6:44 綠水合流登山口起登 順著步道往前
一開始就走錯 濃密的芒草堆誤導而直行 爬了一小段山壁窄路
發現後沿著航跡往下修正 看到寬廣平坦的步道
冤枉啊大人 歹路難行啊 好路不走偏偏往難走的山路鑽
話說 2012 年爬 牧水山至今 2019 已 6年多 地景不復當年 山路改變不少
網路爬文 除了 《斷崖上的蕃人》註記「花蓮港廳下名物天狗岩」
還找到這張 由 台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裡 繪葉書名稱 [泰雅族] (臺灣角板山) 山の勇者
地點在花蓮港廳下名物天狗岩 照片中 泰雅族勇者手持弓箭射箭的動作
可見當時 天狗岩 應屬 地理防衛的軍事重要位置
照片來源 :
http://cdm.lib.ntu.edu.tw/cdm/compoundobject/collection/card/id/5767/rec/1
6:58 才走回合流步道上不遠 V 弟便發現前方一隻鳥 散步覓食 ing
眼睛真好 這遠也看得到 當下並不確定是 帝雉 或是 藍腹鷴 距離有點遠
這次帶的鏡頭是 17-50 D7200 根本拍不清楚
真相只有一個 名偵探柯南 上身了
藍腹鷴的特徵是 紅色的腳 頭上有一搓白色的毛 尾巴有幾根全白色的毛
帝雉的特徵是 黑色的腳 頭上沒有一搓白色的毛 尾羽只有零星白色橫帶紋
尾羽和頭上的毛都看不清楚 江江江江 紅色的腳 所以拍到的是藍腹鷴
我們自綠水合流步道上攀 先登牧水山 忠魂碑 往牧水社 然後爬窄壁到天狗岩
到達 海鼠山駐在所 搭帳 輕裝到牛棚營地 看舊部落遺跡
下山 自天狗岩取右下 接 綠水文山步道 走一個 O 形
整條路線 布條不多 路跡不是很清楚 需要隨時看航跡修正找路
Day 1 天狗岩前 山壁陡峭難行 新手不宜
建議作足功課下載航跡 結伴而行
Day 1 建議住 海鼠山駐在所 輕裝下切牛棚取水
牛棚營地 多泥地 雨天積水可能性高 海鼠山駐在所平坦舒適 鬆軟的落葉鋪地
Day 2 建議走綠水文山方向較好走也安全 取 o 形走
牧水山方向下山不宜 路太陡難走 下山較危險
若不去牧水山忠魂碑 只去看天狗岩 直接走綠水文山 一天輕裝原路來回
大葉溲疏
台灣全島低至中高海拔(250~2,500 公尺)山區林緣、路旁及河床地
本種植物十分喜愛陽光,因此常生長在開闊的平野、河床地、向陽的斜坡或山路旁
荒煙山野 藏著許多日治時期的駁坎遺跡
綠水步道綠水端有一日治時期留下的 "弔靈碑" 並刻有四位日本警察的名字
由於 我們是從 合流端起登 因此就沒回頭去拍 "弔靈碑"
山桂花
8:00 爬了一段陡坡 來到一平坦處 發現旁邊 有四方形水泥擋土塊
可見此處是以前的廢棄產業道路 只是也崩塌太厲害吧 崩得亂七八糟
廢棄產業道路 展望很優 欣賞美麗的太魯閣峽谷
雄偉壯觀 鬼斧神工 保證令人讚嘆不已
風景是很美 可是妳要爬得上來 才看得到的 加油吧
第一段岩稜上攀 看起來有些驚險
花蓮位於 歐亞 和 菲律賓海 板塊的聚合地帶
活躍的板塊擠壓運動 花蓮地震多 早已是一種習以為常的宿命
無法預知 這一條通往牧水山 忠魂碑的岩稜 若干年後將是怎麼樣子
8:19 陡峭路段 需手腳攀爬
裸岩崩壁 路徑明顯 都有踏點
心想還好 沒帶新手來
帶妳來 妳恐怕會嚇到漏尿
布條雖然不多 總是在最需要的時候 找到方向
第一段岩稜結束 取左下方穿過樹林
記得這個角度 一聳立岩稜上的石塔
由上往下拍 立霧溪 與太魯閣峽谷 山岳美景一覽無遺
站上高處 360 度無敵俯瞰 視角遼闊 美景盡收眼底
8:39 第二段岩稜 80 度 垂壁拉繩攀岩 真的好陡
拉繩拉樹 踩點不大 又會卡包
幾個點跨距很大 用手的力量撐起身體向上頂
一點都不含糊 山徑急陡上
上攀比較安全 下坡會較麻煩 所以建議走 o 形
綠水合流上山 綠水文山下山
9:34 分遣所遺跡
通過亂石岩稜 陡峭的山坡上有幾處駁坎 和 石砌的小山洞
海鼠山警備道 是 日據時代 日本人發動太魯閣戰役而建的 合歡越嶺道 的支線
這一條 理蕃的軍事道路 沿途多駐在所
海鼠山警備道 就是 現在的 蓮花池步道 迴頭彎-山里警備道 是 現在的竹村梅園步道
中橫通車前 這些戰備道路也成了部落間重要的往來通道
9:45 續往稜線爬坡 上稜後有岔路
記得牧水山就在稜線岔路不遠
牧水山 又稱 牧水社山 海拔 876 公尺 三等三角點 no. 6369
位於海鼠山的肩稜尾
10:02 先取左 約 50 公尺 牧水山 山頂無展望 視野全部被植物遮蔽
上次登牧水山 要撥開芒草才看得到三角點
近年漸多人造訪牧水山 熱心的山友除草和整理三角點四周
10:10 牧水山 登頂後回岔路往右行 芒草淹路
印象中 忠魂碑距離牧水山不遠
10:16 忠魂碑 忠魂碑不在山徑旁 取左下50公尺 樹上綁有布條
忠魂碑前 地上發現一四方形石砌踏板 感覺是人工砌成
台灣各地都有忠魂碑 建在山上的忠魂碑應該不多
牧水社山北方 位於海拔高886公尺海鼠山稜脊上的忠魂碑
彷彿記錄著一段古老的歷史
1914為紀念太魯閣戰爭中殉難將士們 與 病死日軍 於此舉行招魂祭所立
忠魂碑的刻字 原先是 「戰死病歿 忠魂碑」等字
經過 105年歲月 石碑因風雨腐蝕
碑文刻字早已風化褪去 模糊難辨
「忠魂碑」三字是後來被人刻劃出來的
不以為然 面對山中史蹟 悄悄的走過 靜靜的看過 就夠了
忠魂碑 下方 還有2塊 石碑
左側一塊是立著 右側這塊石碑是平放的
當年二位戰死兵卒的墓碑
"故陸軍上等看護卒伊藤林之助" 背面刻有 "大正三年 月 日戰死"
"護" 字很清楚 網路爬文 :
https://isivatan.blogspot.com/2018/02/blog-post_12.html?fbclid=IwAR2MNnU5LXPbRho_mAHwezXCAHz27bcJd_izIm5zPc18kjT61rfoLLEzvZo
"故陸軍砲兵上等卒木村秀之丞" 背面刻有 "大正三年 七 月 十一 日戰死"
砲兵 木村 這幾個字很清楚 石碑上已滿覆青苔
雖然沒當過兵 但想知道 兵和卒 有差別嗎
兵:指軍人,士兵;卒:指軍隊中最低级的戰鬥人員
兵在前、卒在後,兵的地位比卒稍高一些
忠魂碑旁邊 一大片堆疊整齊的駁坎
大平台有很完整很大片的駁坎遺跡和巨石 甚為壯觀
地上石頭刻有一圖案 不知代表甚麼意思
10:35 離開忠魂碑 往馬場方向續前行
雜木林穿來鑽去 山路顯得荒蕪陡峭
10:56 牧水社駁坎
這邊的山路非常陡峭非常難走 幾處崩塌芒草很多很密
已達到芒草海等級 而且布條少之又少 像是 南大武山前的芒草路
鑽不完的芒草海 山路很鬆軟 只能抓芒草往上攀
鑽著芒草海 讓人很厭世
這段山路真的很難爬 趴在芒草叢 硬幹上稜
是山路嗎 應該說是 獵徑
這花的名字是 日本商陸 商陸科
"商陸" 真特別的植物名稱 感覺很 business
XDD
咦 有路嗎 正要懷疑是不是走錯 布條出現了
砂土片岩混雜的森林段 感謝山友綁上繩索
芒草陡上的路大落石非常多 特別留意
一直跟比人高 生長茂盛的芒草 拼鬥
拉繩攀爬 一段幾近 60-70度 荒茫的破碎山徑
呈風化狀態的碎石塊 土質鬆軟 小心踩踏拉繩爬陡坡
山徑極窄 崎嶇危峻 偶有崩塌
小心再小心 這段山路確實有危險 如從這裡下坡肯定更難
12:37 垂直拉繩陡上 沿山壁腰繞
此處是整個行程最困難的路段 緊靠山壁而行
路徑超陡土質又破碎 雙腿壓力很大 持續不斷的陡坡 跨距又大
雙腿頻頻抽筋 肌肉劇烈疼痛
12:19 終於抵達 天狗岩
天狗岩 據說因為突出的岩石像天狗的鼻子而名
天狗岩 上 看 太魯閣七雄
天狗岩可望見 太魯閣七雄的 豬股山 和 富田山 (又稱 江口山
-
0
- 0
